把“六稳”落实到抓产业、抓实体经济上
据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介绍,项目建设上,长沙经开区把“六稳”落实到抓产业、抓实体经济上,坚持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链建设助推实体经济做强,以政策落地帮扶企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稳”和“进”都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之上。园区企业铁建重工,正向着高端装备产业巨头前进。
直径长达7米,重量135吨。正在铁建重工生产车间制造的这个庞大的刀盘就是岩石隧道掘进机——TBM的“牙齿”。像这样的一台掘进机,每天能嚼碎2800立方米的岩石,可以填满1个国际标准游泳池。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TBM研究所副所长李深远介绍:“普通的TBM一般掘进距离是15公里到20公里,也就是说挖完这段隧道后就基本报废了。我们现在研究的就是20公里到35公里的超长距离掘进机。”
一台TBM有230米长的机身,5万多个零件,还有超长待机的生命力,这些都决定了它的诞生必须要经过漫长复杂的工序。作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企业,铁建重工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500多人的研发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据李深远介绍:“因为掘进的距离变大,所有的零件寿命都是原先的两倍,是我们工程机械行业的航空母舰,难度是最大的,包括机械、电气、液压等等,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所以在这一点上是非常难的。”
早在2014年年底,国产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敞开式TBM在长沙的铁建重工下线,结束了我国作为TBM应用大国却不能自主设计制造大直径TBM的历史。到如今,铁建重工占据了国内85%的市场份额,培育的国产TBM产能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带动国内上下游配套产值超过10亿元。
在园区,因这种创新而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屡见不鲜。
湖南烁普新材料是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锂电池隔膜的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16项,在申请专利30项,其中动力锂离子电池油性涂覆和芳纶涂覆隔膜,为国内首个技术发明。
“隔膜作为锂电池关键性材料,市场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烁普新材常务副总经理张鹏介绍,尽管锂电池隔膜的成本仅占电池成本的15%-20%,但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功能特性和循环寿命。
虽然全球隔膜市场已达几十亿平方米,年均增幅30%,但国内产品供应量占比不足40%,且多为干法隔膜,高端湿法隔膜仍主要依赖从韩日进口。
烁普新材主生产线采用全进口的韩国设备,高薪聘请一批韩国技术专家,并聚合国内一批在锂电池行业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紧密合作。
“烁普生产的高端湿法PE隔膜和陶瓷涂层隔膜,产品更薄、强度更高,这样使电池的容量更大、一致性更好,非常符合市场需要和电池行业发展规律。”张鹏说。
今年8月10日,公司第一条隔膜生产线正式投产。从入场到投产只花了8个月,创下了隔膜行业的投产速度奇迹。
据了解,湖南烁普新材料利用山河智能闲置厂房和已建成的办公楼等基础设施,通过改建和翻新,完成一期项目建设。这种“腾笼换鸟”式的厂房建设,使得项目投产提前一年,赢得发展先机。
长沙经开区致力于以高新技术企业替换劳动密集型企业、以环境友好型新能源产业替换传统重工业,提升单位土地面积利用价值。张鹏表示,项目建设得以以高于行业的速度加快建设,离不开长沙经开区的全力支持。
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蓄积产业新动能
放眼全球,产业发展正发生重大调整,园区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面临全新的挑战:产业价值链处于中低端,以研发设计为核心的创新链环节能力不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围绕“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的总体目标,长沙经开区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到2021年,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应用基地、示范基地和创新基地,打造国内领先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基础,构建智能制造人才高地,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主导优势产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率先建成5000亿国家级园区。到2025年,主导优势产业全面实现智能化转型,打造三个千亿以上产业,建成“湖南第一,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2017年,长沙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了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探索和深化与中国信通院、苏州团队、树根互联三家机构的战略合作机制,确保“三位一体”目标统一、资源共享、互为支撑、协同推进。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果显著,山河智能、长城金融2家企业新获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三一集团与树根互联联合申报的“根云”平台成为首个国家级工程机械行业工业互联网测试平台,镭目科技、铁建重工获评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远大科技、长丰猎豹、亘晟门窗、金龙铸造等7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车间)。截至2018年12月,长沙经开区共有6个国家级示范企业(专项)(三一集团、树根互联、铁建重工、山河智能、长城金融、镭目科技),12个省级示范企业(车间),60余家市级示范企业。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蓝思科技、恒天九五、优力电驱、万通科技、耐普泵业等长沙经开区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成效明显。蓝思科技实现长晶炉质量、加工参数100%的可追溯性,降低工厂整体能耗6.2%(约1085万度电),减少企业用电成本近1000万/年。
优力电驱作为“根云”平台赋能的园区首家中小企业,其开发的“优力云”实现了电动车电池工况远端管控,实现设备智能硬件接入、设备工况数据管理、故障管理、远程锁机管理、预测性维护、远程救援等功能,实现产品360度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分析及典型应用。
智能制造,正在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实施数字化改造和智能转型。据统计,2016-2018年园区企业通过智能制造项目带动智能化改造投入约30亿元,共研发49台省、市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带动新增专利670余项,以铁建重工“轨道交通盾构机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为例,单个项目新增技术改造投入2.8亿元,申请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而为了更好地培育智能制造企业,长沙经开区着力打造平台载体,激发企业持续释放着创新创业活力与影响力。东方智造港是长沙经开集团在长沙经开区运营的首个创新创业基地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以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为核心,整合国内外高端资源,融合先进的产业技术,形成智能制造、汽车配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优势特色产业链条。
在东方智造港中,京东无人车无疑是最大的明星。
11月22日,京东在这里启用全球首个机器人智能配送站,可同时容纳20台配送机器人运转。而在10月31日,京东事业部自动驾驶部总监刘向东就向笔者展示了其最新技术。在配送中心里京东无人配送车正在穿过一扇电子感应门,“只有无人车向感应门发出信号后,门才会打开,如果是人就不会开。”刘向东介绍,无人车可以在一个完全没有GPS信号的室内实现精准定位和导航。
据介绍,该智能配送旗舰站占地600平方米,站点覆盖周边5平方公里的配送,其中机器人配送范围一期为0.5平方公里,包括科技新城一期二期、铭城绿谷、佰羊大厦等地。“设计配送2000单/天,其中人机配送单量比为1∶1。”这将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讲话振聋发聩: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怀揣“率先建设五千亿国家级园区”梦想的长沙经开区,靠的就是这份实干。
12月19至20日,2018年长沙市重大项目观摩活动启动,长沙市“四大家”班子、市直部门及区(市、县)主要负责人,湖南湘江新区及全市国家级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再次走进火热的项目建设工地。
长沙经开区三一重卡项目是此次观摩的对象之一。该项目是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示范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
项目利用三一现有厂房“腾笼换鸟”,总投资100亿元。一期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位于三一长沙产业园东厂区,目前主要产品规格为6×4牵引车,年产整车3万台。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10万台整车产能,新增年产值300亿元、税收10亿元,将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助力长沙货运物流行业的增速提质,推动长沙商用车产量跻身全国前列,引领全国智能网联卡车发展潮流,打造中南地区唯一的“汽车小镇”。
2018年5月18日上市以来,三一重卡通过互联网累计销售6000余台,仅半年时间便跻身全国重卡月度销售前六。
作为三一裂变式发展的代表,三一重卡正逐渐成为长沙经开区智能制造、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一个个项目引进、落地、投产,也正为长沙经开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夯实基础。
“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助力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长沙经开区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力军,帮扶企业是园区职责所在、主业所在。”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开展至今、每周走访企业两次、每次至少走访3家企业的长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庆红如是说。
结合前期“精准服务”的工作基础,高频次、大力度,聚焦解决企业提出的深层次问题,长沙经开区实行领导联点精准帮扶企业,短短40天时间,全区15名领导干部带领14个职能部门、28个小分队140名帮扶队员完成三轮企业走访,走访企业近700批次,截至12月17日,长沙经开区“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共收集企业提出问题558个,其中需园区解决的456个,目前已办结378个(含现场解答回复234个)。
融资问题是多数企业最苦恼的问题——
长沙经开区每周组织召开一次政策兑现会商会,集中研究政策资金兑现和企业资金需求,加快对园区本级出台的16项政策进行兑现,针对23家企业提出的31个涉及资金需求的重点难点问题逐一拿出解决措施。今年以来,园区已为企业累计争取省市资金4.1亿元,其中活动开展以来争取到上级资金1.7亿元,区本级各项政策兑现5343万元。
企业“用工难”抢不到人才——
长沙经开区紧扣企业用人需求,以多元模式助推企业引才扩容增效。11月份,共举办21场招聘会协助企业引才引智,创单月服务活动新高,帮扶用人单位580家次,共协助企业引才近2000人;迅速制定长沙经开区“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协助企业引才46场的“招聘菜单”为园区企业提供“点单式”招聘服务。12月份人才中心将陆续走进7所技职院校,后续还将积极对接其他贫困地区,扩建长沙经开区人才引进“朋友圈”。
企业综合配套不足——
针对企业员工出行问题,长沙经开区联合长沙县交通局迅速组织到蓝思科技、上汽大众、铁建重工和南方泵业等10余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制定了交通出行优化方案,第一时间启动调整优化公交线路7条。针对企业员工阶段性住房困难,陆续投建了板桥、梨、干杉3个公租房项目,总投资约8.24亿元,目前共3万余名企业员工在此入住。园区员工生活配套园PPP项目和湖南黄金集团人才公寓(第一期)项目均已开工,建成后可提供5672套房源。针对企业急需用地的需求,通过弹性出让方式为欧宝特电子和华天光电惯导项目供地,企业的土地取得成本比同期其他全年限期土地供应价格降低近2/3。
华天光电位于长沙经开区漓湘西路,是一家军民融合企业。近年来,华天光电业绩持续上涨,但面临着生产用地严重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做大做强。张庆红率领“千人帮千企”第73帮扶小分队成员和园区相关职能部门上门走访,现场办公,解决了华天光电即将新建的产业园的规划、报建手续和水电建设等问题。尤其针对企业建新园扩产的诉求,经研究决定,园区对其中一宗工业用地实行弹性年期30年出让,用于支持华天光电惯导项目发展建设。择地建厂的困难解决后,员工研发生产热情大幅提高,10月以来,华天光电产值每月递增10%,预计帮扶后年增长率达50%。
服务不走过场,贵在一个“实”,长沙经开区直面企业棘手难题,当作“自家的难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量体裁衣”、精准施策,按“一企一策”原则,一件件办好。
通过扎实有效的帮扶,长沙经开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让市场活力持续迸发。今年1至11月,长沙经开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36.6亿美元的目标任务。其中,蓝思科技、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博世长沙、三一汽车、山河智能、索恩格7家企业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与此同时,园区也吸引大批企业筑巢园区,新增企业同比大幅增长。区工商分局10月和11月新增登记商事主体729家,办理工商查询、登记和变更业务2100件,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湖南招商动态版块